深圳市百新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服务热线:13613024221 简体中文 English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浅谈中国电子电路产业的创新现状

发布时间:2018/7/6

电子电路的现状


现在,中国的PCB 产量占全球60%以上,产值刚刚超过50%;CCL产量占全球70%~80%,产值约占60%。近年来,全球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缓慢,产值增长率持续维持在3%以下(2017年约8%的增长主要源于单价的上涨,产量基本没有增长),这说明全球电子电路产业已到了“存量”时代。


“存量”时代的典型特点就是通用产品拼价格,高端产品拼技术,同时衍生了产业的两个典型特点即成本最优控制和“独角兽”式技术获取都能成就企业。这也是我们印制电路企业将逐渐发展的分级现象。人力成本红利过去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招工越来越困难。


印制电路板自动化(智能化还谈不上)生产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印制电路是一个中间产品,一方面订单必须来自客户的“赐予”,另一方面众多原材料电子化学品,特别是高端的又要受制于上游企业。上游关键的材料电子化学品可以明目张胆地给企业发个涨价通知,而印制电路企业却不敢随意给自己的用户调价。


2017年,覆铜板涨了差不多1倍的价格,而印制电路板企业只敢战战兢兢的涨个5%,10%。所以,印制电路板上市公司的财报净利润率大多集中在4~7%之间,其中部分利润被分摊到了下游客户手里面。唯有创新发展,才能丢掉这个“包袱”。


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华兴宇电子(他们主要做新能源汽车板的),他们给比亚迪开发了一款高厚径多层的汽车板,而华兴宇是比亚迪的唯一供应商。之前,比亚迪找了很多家企业做,都没有做出来。只有华兴宇能够做,而且价格是普通产品的4倍。所以,创新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像深南电路、奥特斯、臻鼎、揖斐电那样掌握革命性的技术是创新,而创新有时就是在身边,看企业能不能把握。


中国电子电路创新模式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子电路产业不仅在产值上突飞猛进,而且在技术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1世纪初,HDI是日本企业的专利,而现在我们连封装基板都能做出来了。这说明中国电子电路产业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发展。但是,除了印度、俄罗斯、东南亚,我国所有创新技术都处在美日企业的后面。某某公司要开发HDI技术,一年多都没有做好。老板大笔一挥,出100万年薪把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挖过来,或者花高薪请台湾地区的团队过来,HDI马上就实现了产业化。这种创新模式并不是不好,这是创新的一种“捷径”,只能是第二、第三,永远成不了第一。


如果我们一直走这种“捷径”,我国电子电路产业永远都不可能做强。永远只能跟在他人后面。只不过出钱多的企业可以优先发展。所以,要真正地做到电子电路强国,必须是“原创性”的创新。


为什么说印制电路技术一直都是美日居首,韩台次之,然后才是中国大陆。因为现今印制电路新产品基本都是美日的原创性技术,韩台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而国内主要还是拿来主义。这就奠定了印制电路板产业这样一个技术的 “阶梯”。


因此,只有原创性的技术,才能引领电子电路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挤身于世界电子电路产业先进行列之中。


中国电子电路上游

电子材料与化学品的现状


相比电子电路产业,印制电路上游的电子材料与化学品大部分的电子材料,包括铜箔、玻纤、树脂、镀铜液、棕化液、OSP、干膜、高端阻焊油墨等都被美、日等垄断。即使台湾地区的成品材料,其原材料也是从日本进口。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2013年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导致日本交通中断,全球出现了印制电路板上游电子材料与化学品“断供”的现象。这一点足以说明日本在上游原材料的优越性。不过幸运的是,近年来逐渐有一些上游电子材料与化学品公司,如生益科技、广信、容大、光华科技等企业产品逐渐得到应用,解决了中国电子电路企业的应用需求。但是,还有一些高端产品不在中国民族企业手上。


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创新现状原因分析


中国目前电子电路产业现状和创新现状主要问题还是我国印制电路缺乏相应系统的创新机制。在国内,印制电路板制造历来被认为是加工制造领域,技术含量偏低,因而未引起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足够重视。对于前沿性的、原创性的技术没有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印制电路制造属于当今制造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因而呈现了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在印制电路车间磨的时间越长,就越有经验,进而成为企业技术负责人,甚至是企业的技术总监、技术副总等。但是,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禁锢了公司技术人员的思维,让技术人员一直都工作在企业这一微小的技术圈内,前沿性技术的开发视野缺乏。即使是有创新、有激情的人进入这个产业,在时间的磨炼下他的创新欲望也会逐渐磨灭。


第三,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缺乏国家级“权威”人物。电子电路产业在国家层面上还远未获得重视,我国该产业中目前没有1个院士,而仅仅几百亿产值的磁性材料领域却至少有5、6个院士。缺乏权威人物,产业没有人引领,也很难在原创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第四,与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关。中国印制电路企业很多都是从白手起家,到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最后上市。因此,企业领导人并未有关于创新的经历,因而对于创新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解读。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快速发展、极其浮躁的背景下,要花3~4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可能会失败的创新性工作,企业领导人大概是不会答应的。


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


要真正地实现创新,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现在电子电路上市企业逐渐摆脱了以往生存的问题。因此,花一部分资金开展创新工作也完全能够承担得起。


另一方面是人才。未来,中国电子电路产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才将成为未来电子电路产业争夺的焦点,这也是创新的灵魂。中国只有培养出电子电路的高级人才,加强高级人才的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原创性创新。


第三方面是合作。中国印制电路企业现状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严重紧缺,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要让一个企业完全实现技术的创新,其难度很大。只有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协会以及政府等之间的合作,企业才能够达到目标。



关于中国电子电路产业


创新具体实体措施


一方面,我认为要加强科研院所成果的研发工作,让这些单位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完成原创性成果的研发。另一方面,提升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其创新意识。


在东莞或深圳建立一个独立法人的研究院。在此次美国贸易战之后,国家必然会加强对一些国外控制性的产业进行大力扶持,而且目前东莞和深圳在这方面的扶持力度最大。研究院由政府+各企业共同持股。研究院主要就负责上游材料和电子产品的研究和小试工作。


研究院由于有政府的参与,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资金,减少企业资金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参与一些对接工作。企业参与体现在成果的优先和优价使用。印制电路企业对于更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都非常慎重,因而新产品很难渗透到企业中,而通过企业参与的方式,可以提高新技术在企业的渗透力。


此外,研究院还承担高端设备共享的作用。像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网络分析仪等大型设备价格昂贵。大型企业使用次数少显得浪费,而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购买。高端大型设备的共享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起到技术服务连接窗口的作用。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由研究院汇总,通过建立专家库,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四,科研人才培养作用。让企业科研人员到研究院参与培训或项目的研发工作,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满足企业需求。


第五,成果转化基地。对于科研院所中初步产品,可以通过研究院进行论证进行产业化解决方案,加速科研院所等原创性成果的转化。


居安思危,在中国电子电路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当下如何把握好方向,关系到中国电子电路产业的命运。 

更多资讯